在波澜壮阔的战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将领,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白起,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将星之一,白起究竟是哪个国家的将领呢?答案是秦国,白起作为秦国的杰出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大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白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这是一个诸侯纷争、战乱频繁的时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逐渐强盛,开始积极向外扩张,白起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出生于秦国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自幼便展现出了对军事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白起的军事生涯堪称辉煌,他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伊阙之战是白起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公元前293年,韩、魏两国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派白起为将迎战,面对韩魏联军,白起采取了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他先以少量兵力牵制住联军中的主力韩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猛攻魏军,魏军猝不及防,很快被击败,失去魏军支援的韩军也陷入了混乱,白起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夺取了五座城池,此役过后,白起声名大噪,也为秦国东进中原打开了通道。
鄢郢之战同样彰显了白起的军事智慧和果敢,公元前279年,白起率秦军伐楚,楚国地域辽阔,都城郢城更是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白起并没有选择直接强攻,而是采用水攻的策略,他在鄢城以西百里处筑堤蓄水,然后开渠灌城,汹涌的洪水淹没了鄢城,楚国军民死伤无数,秦军顺势攻占鄢城,随后又迅速攻克郢都,焚烧了楚王的陵墓,楚国被迫迁都,从此一蹶不振,白起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其威名传遍了六国。
长平之战则是白起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战役,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起初,赵国派廉颇为主将,他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与秦军长期相持,秦国为了打破僵局,使用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取代了廉颇,白起则利用赵括缺乏实战经验、骄傲轻敌的弱点,佯装败退,引诱赵军深入,然后他布置了两支奇兵,一支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插入赵军大营,将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军被困四十多天,粮草断绝,最终全军投降,白起为了彻底削弱赵国的有生力量,将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此役过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白起之所以能够成为秦国的一代名将,不仅在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还在于他对秦国的忠诚和奉献,他始终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了实现秦国的统一大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带领秦军一次次取得胜利,他的战术灵活多变,善于根据不同的战场形势和敌人特点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他也非常重视军队的训练和管理,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秦军。
白起的一生也充满了悲剧色彩,长平之战后,由于秦国丞相范雎的嫉妒和陷害,白起与秦昭襄王之间产生了嫌隙,后来,秦昭襄王多次要求白起领兵出征,但白起认为时机不成熟,拒绝了命令,秦昭襄王赐剑让白起自杀,一代战神就这样含冤而死,但他的军事成就和历史地位却永远被后人铭记。
白起作为秦国的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为秦国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战术思想和指挥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宝贵财富,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后人,让我们看到了在乱世中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能够创造出怎样的辉煌,虽然白起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尤其是他坑杀降卒的行为受到了后人的诟病,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在战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是秦国的战神,是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白起的存在,让秦国在战国的舞台上更加耀眼,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他的故事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成为后人研究战国历史和军事文化的重要素材,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去认识和评价白起,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反思他的行为,我们才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走向未来。